2019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
会议花絮
首页 /会议花絮
会议花絮

巅峰论道,共谋发展——2019中国高校图书馆论坛精彩回眸

       本次会议共设有两个主论坛,六个分论坛,其中三个分论坛于5日下午进行,三个分论坛和一个馆长论坛于6日上午进行。共有45位专家学者带来了45场新颖的前沿主题报告,为与会的八百余名代表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分论坛(一)主题:新形势下图书馆新生态新服务

      分论坛一在中国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琼的主持下进行。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新时代,面临新思想、新形势的引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文献资源中心、科研支持中心、文化传承中心,该如何调整思路、应对需求?本分论坛的精彩报告为我们做出了一些解答。

     1.《重新认识图书馆与出版的关系》——《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社长初景利教授从生态学视角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学术图书馆与学术出版的关系,重新定位和塑造图书馆角色,重新认识学术交流系统及其变化。

 

       2.《双一流建设视角下,高校信息资源服务体系构建》——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副主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刘万国在报告中回顾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历史变革,他认同图书馆应以“服务”为核心,在报告中阐明了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做好信息资源服务,打造良好学术生态环境的新使命。

       3. 《助力双一流建设的学科服务探索与实践》——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王红与大家分享了本馆在双一流背景下学科服务的探索与实践行动,“了解它才能更好地服务它”,以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生动案例为高校图书馆精准对接需求的学科服务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4. 《开放获取与图书馆:新兴学术生态系统的挑战与实践》——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崔宇红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开放获取的复杂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开放获取的发展趋势,认为图书馆应努力在开放获取中扮演出版者的角色。

      5. 《高校图书馆如何结合数字阅读服务技术新趋势》——北京方正阿帕比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监董志强在报告中结合数字阅读服务技术新趋势介绍了相关数字阅读服务。

      6. 《智慧图书馆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李玉海从技术视角解读了智慧图书馆概念,以南大图书馆开发的RFID技术和清华图书馆的“小图”为例,针对智慧图书馆关键技术研究内容表面化、研究领域待拓宽、产品开发不成熟、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分论坛(二)主题:CADAL数字人文研究新成果

      分论坛二在CADAL管理中心副主任、浙江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黄晨主持下进行。数字人文的优越特性近年来逐渐凸显,最受人文学者青睐之处在于数字技术与人文领域的紧密融合。本分论坛对数字人文在平台建设、相关学科应用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数据共建共享新进展》——复旦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计龙从经费、人员投入,建设计划和成果等角度介绍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数据库”建设情况,并提出CADAL联盟成员之间共建共享的倡议。

       2.《基于CADAL平台的用户推荐系统设计》——华东师范大学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李欣从推荐算法的调研、统计与验证,以及数据结构分析等角度介绍了基于CADAL平台的推荐系统建设情况。

      3.《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特藏古籍图像资源建设报告》——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代表刘涟涟介绍了本馆特色古籍图像资源的建设理念、和相关服务工作,以及今年CADAL资源建设项目——印谱类、金石书画类特藏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并对近三年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展望。

      4.《从数字特藏建设到数字人文系统建构-数字人文视域下金石拓片系统的再造》——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聂华从数字学术、科学研究范式的递进等视角对数字人文这以概念进行了解读,并通过Yale-DHLab等四个案例具体讲解了图书馆如何牵头主导并参与建设持久而稳定的数字人文计划,同时向大家介绍了北大图书馆金石拓片系统平台建设项目。

5.《CADAL特藏共建共享模式探索——以蒋介石资料数据库为例》——浙江省高校图工委网络数字化专委会副主任、浙江大学图书馆技术总监徐建刚以蒋介石资料数据库为例,从数字人文背景下的特藏建设需求、后CADAL时代特藏建设模式以及蒋介石资料数据库平台研发构想等方面探索了CADAL特藏共建共享模式。

6.《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机构成果库》——北京同舟云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佳剑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机构成果库的建设思路、建设模式、算法支持、独家优势。

分论坛(三)主题:CASHL面向本科教育的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

分论坛三在CASHL管理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姚晓霞主持下进行。CASHL作为全国性的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保障体系,致力于为全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本分论坛就文献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等问题展开研讨。

1.《以本为本,重构高校图书馆学生支持服务体系》——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书记高凡通过贯通、重构图书馆服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学生支持服务系统,使高校图书馆在参与大学的人才培养上发挥更大作用。

2.《数字阅读行为到精准学习支持》——重庆大学图书馆馆长杨新涯围绕完善的课程文献中心等内容,探讨了以本为本的大环境下,图书馆如何做好精准学习支持。

3.《支持学习的文献提供服务发展趋势》——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BALIS原文传递中心秘书长陆尧通过调研文献提供服务的现状,提出未来文献提供服务在支持学习服务方面的发展策略。

4.《基于联盟协同发展的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张玲结合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的服务共享实践案例,思考如何推进联盟与各馆业务共荣(共融)发展。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联盟层面上,可以制定标准/规范、建设机制平台、引领方向;从单馆层面上,可以基于特色服务联盟、业务融合共荣发展。

5.《开放科学环境中的学术资源融合与精准服务》——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乔晓东以《开放科学环境中的学术资源融合与精准服务——与高校图书馆合作创新的几点思考》为题,论述了在开放科学环境中,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支撑双一流高校发展决策的信息服务、科学数据的组织/管理与应用、科研诚信治理的信息服务支撑、综合科研情报服务等方面的挑战,从数据商视角探讨如何以技术为支撑,与图书馆业务相融合,在资源保障的基础上,向数据保障和精准服务发展,促进图书馆的能力建设。

6.《高校图书馆协同服务创新发展——以CASHL新服务平台为例》——北京大学图书馆CASHL管理中心秘书长朱本军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CASHL新服务平台,通过统一元数据收割与管理、统一界面揭示与智能调度等方面,实现平台以从印本文献为主的文献服务转向以直接全文下载和智能调度为主的“E-first”服务框架。

7.《高校图书馆服务馆员基本素养探讨》——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肖珑就高校图书馆服务馆员基本素养和服务能力展开探讨,针对图书馆发展对馆员队伍的新要求,梳理出专业图书馆员的基本素养——专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继续学习、事业精神。同时为每一名图书馆员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出了指引。

 

馆长经验交流专题论坛 主题:“交流互鉴 协同发展”

本届发展论坛首次设立了馆长经验交流专题论坛,邀请了近40位前来参会的高校图书馆馆长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陈进、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山西大学图书馆馆长肖珑、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宋姬芳作为嘉宾出席了馆长论坛,论坛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有强主持下进行。馆长们从领导决策层面,对当代高校图书馆的整体架构、发展方向、突出问题、馆长职责、馆员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陈进馆长谈及在图书馆工作的最大体会——“图书馆是一个不想来的地方,但是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陈馆长在讲话中提到, “图书馆是块金子,但往往尘土覆盖的比较厚。馆长的职责就是应该打磨这块金子,把上面的尘土擦拭干净,让它真正的发出光辉。”作为一种服务单位,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交流是不存在壁垒的,通过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可以“借他山之石以攻玉”,更好地推动图书馆行业的发展,让图书馆在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作用。

吴建中馆长在讲话中提出,高校图书馆相较于公共图书馆来说,离读者的关系更近,首先应该保证高的“读者满意度”。其次,应该思考怎样使得图书馆的发展与大学的发展紧密结合,制定相应规划共同探讨图书馆的前进方向。在优化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结合澳门大学图书馆的实践,探讨如何调动图书馆员的积极性。“就像运动员把奥运会当成最高目标一样,图书馆员也应该敢于设定自己的目标,如果能在最高层次的论坛上发言,这就是我们的作为”,鼓励图书馆员走出去,走向国际。

肖珑馆长在讲话中指出,图书馆应该不忘初心,图书馆最根本的立身之本是要做好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资源建设,在此基础上做好资源、信息、知识的挖掘和组织,以此凝练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的工作是通过服务来体现的,在做好服务的同时,应该关注年轻馆员的培养,挖掘现有人员的潜力,“让图书馆员看见外面的世界,才能理解馆长想做的事情”。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刘宝卿围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图书馆何以可为?何以能为?何以有为?”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认为图书馆的目标定位是成为人才培养基地、人才成长基地、学校的智库基地、学校的文化引领高地。

馆长们在座谈会上妙语不断,共同磋商、交流分享、互相借鉴,促进了国内高校图书馆业务和服务能力的创新和联动,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事业协同发展。

最后,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有强对本次经验交流会进行了总结,讲话中指出,图书馆应该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即与图书馆实际以及学校情况相结合;实现两化,馆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做好三个字,收管用,图书馆的所有工作都体现在这三个字上,互为一体。

 

分论坛(四) 主题:新一代图书馆系统实践与进展

分论坛四在中国图书馆学会高校分会副主任、重庆大学图书馆总支书记 彭晓东教授的主持下进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图书馆知识服务需求的不断升级,各高校都十分关注图书馆下一代系统的建设与评估情况,以及数字人文技术等问题,本分论坛就此类主题展开了交流研讨。

1.《数据自管业务自组模式自选----图书馆平台的建设目标与途径》——CALIS管理中心副主任、教育部高校图工委秘书长陈凌在报告中以全球性的换系统浪潮的出现为背景,指出了高校图书馆系统建设面临的新局面、新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系统自主性的目标是数据自管、业务自组、模式自选。

2.《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平台应用实践》——“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管理不能是一张Excel走天下”,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在主题报告中梳理了图书馆现有资源环境现状,指出了电子资源管理的投入与体量不匹配、部管理的投入和对服务的重视程度不相匹配、多个信息系统形成信息孤岛,为管理和运营带来障碍等问题,并提出了六个系统上的解决途径,通过系统验证和易用性调研持续优化系统,通过此次系统建设重新梳理了清华馆馆员业务流,并对今后系统的定位、问题导向和可生长的新服务进行了展望

3.《从数据驱动到知识引导——新一代图书馆系统探索》——宁波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柏嵩教授结合当前人工智能时代的现状,以“我们的钱到底用在哪里才能获得最高的性价比”引发对数据驱动下的资源采购探索;并提出现代的“明知识”只是冰山一角,而人工智能未来应该致力于实现更多“默知识”和“暗知识”的解释和揭示。所以新一代图书馆的范式应当去倡导一个共生协同平台和生态,实现计算-数据智能融合,并提出了图书馆的“C2B”用户定制模式

4.《智慧 融合 跨越——下一代图书馆系统建设经验与启示》——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邵波指出,面对一体化的资源服务、扩大化的读者群体、区域联盟服务的需求,图书馆应该大力发展智能业务模式、全新技术架构,构建开放性的新生态系统。“智慧图书馆从何而来?”、“图书馆的创新需和供应商的愿景保持一致”,图书馆要从“just in casi”(即例)走向“just in time”(即时),推进数字驱动下的技术融合。

5. 《特色数字人文研究环境的构建与探索》——北京中文在线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毛京军围绕特色数字人文研究环境,与大家探讨“深度学习技术能为数字人文做什么?”,对特色数字人文平台的建设提出了构想并介绍了相关产品。

《下一代LSP中的元数据管理——以Folio的Codex为例》——“Codex是否能够实现元数据管理的需求?”上海图书馆系统网络中心研发部数字人文项目主管夏翠娟梳理了图书馆在元数据方面完整生命周期管理、互联网环境下的书目控制与规范控制、资源类型兼顾、标准规范兼容、知识组织等需求,以 Folio的Codex为例与大家探讨下一代LSP能否为图书馆解决这些需求,并分享了上海图书馆Codex小组的一些探索实践经验。

分论坛(五)主题:弘扬传统文化\提升空间服务

分论坛五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聂华主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分论坛集中了本次会议九个优秀获奖案例,就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如何通过空间再造创新图书馆服务模式,满足用户多种需求,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关心的问题。

1.《“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南京大学图书馆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实践和思考》——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兼博物馆副馆长史梅分享了南京大学图书馆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方面的实践和思考。史梅副馆长详细介绍了“胡小石和他的时代”主题展览和围绕该展览举办的“跟着教授看展览”、书法创作沙龙等系列活动,强调“图书馆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场所”,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文化自信。

2.《数字人文视野下的特色馆藏建设——以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侨情简报>数字平台为例》——暨南大学图书馆馆长史小军以暨南大学图书馆的世界华侨华人文献馆<侨情简报>数字平台为例,分享了在数字人文视野建设特色馆藏的实践经验。史小军教授强调数字人文是特色馆藏开发、展示、利用的有效手段,也是图书馆服务智库建设的崭新模式。

3.《保护古旧文献 传承历史文脉 坚守大学使命——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的地方特色古旧文献保护工作》——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卢云辉介绍了本馆的地方特色古旧文献保护工作。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设有专门的特色资源部,近十年来古旧文献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卢云辉馆长坚持“古旧文献保护,立法是根本”、“地方古旧文献保护是大学图书馆的责任”。

4.《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实践及思考》——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部主任杨涛在专题报告中谈到纸质书刊外借率的下降成为高校图书馆当前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为适应用户多种需求和教学方式转变,图书馆应以“用户为天、资源为地 、服务为梯”为依据进行空间再造。详细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实践,通过构建知识共享空间、至善堂、数字资源空间等十个新空间,实现了纸质书刊外借多年下降后的首次增长。

5.《从服务创新的“龙头”、“龙尾”到服务创新全过程——CNKI打造服务创新全链条的数字化科研空间》——肖洪 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教事业部总经理从数字化科研空间角度介绍了CNKI为服务高校科研团队创新,打造的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协同创新服务平台等服务及服务平台。

 

6.《基于空间的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探究》——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王宇,介绍了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从2011年到2018年,花费8年时间完成的图书馆5类22个空间的再造。“22个空间是22种阅读范儿”,使图书馆从“文献服务+信息服务+空间服务”向知识服务这一新型服务模式转变,空间利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

分论坛(六)主题:图书馆创新服务案例分析

分论坛六由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委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图书馆总支书记胡乃志主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开展学科服务、支持学校学科建设,以及响应国家全民阅读号召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是当今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的重点。本分论坛就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创新案例进行分享与交流。

1.《读懂时间——“二十四节气” 传统文化阅读推广》——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孙媛媛从实施目标、案例实施内容与特点、案例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北师大图书馆举办的“二十四节气”中华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活动采用线上“朗读者”与线下实体美术展等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节气体验”DIY、二十四节气知识问答等新颖的活动形式,吸引众多师生参与其中,真正做到“打破以图书馆为阅读推广主体的壁垒,建立图书馆、专家、读者等多元主体共存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模式”,“深度挖掘馆藏资源,唤醒沉睡的传统文化图书,构建基于传统文化的专题性特色馆藏”。

2.《发掘领先用户,拓展学科服务——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达人分享计划案例》清华大学图书馆刘敬晗分享了他们探索打破现有信息素养课程大框架的约束,利用新颖的活动形式实现跨学科知识分享的历程。以“信息达人分享”微沙龙为例,从前期嘉宾邀请、活动过程中的信息达人分享、参与者的后期评价这一活动全过程,介绍了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展新式信息素养教育的经验。最后提出“凝聚读者智慧,提升服务能力;融入用户群体,构建紧密社区”的目标与愿景。

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支撑一流学科服务案例》——中国药科大学图书馆的徐春从一流学科建设与图书馆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的对象及内容、数据支持服务的对象及内容、面临困境等角度介绍了他的学科服务工作的经验,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图书馆成为真正的数据中心、注重服务宣传推广、适应需求重组部门、加强人才培养的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并呼吁高校图书馆界加强优势学科间的学科服务合作。

4.《“小而美”的图书馆空间服务——ART IC 手作学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张丽从案例背景、案例设计、案例实施、案例特点、参与者反馈五个方面介绍了他们开展手作学堂的活动经验。活动既通过新颖的形式、紧靠时事热点的宣传吸引师生热情参与,也通过师生共同学习团扇、渔灯等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工艺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5.《创新、开放、共赢——图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江苏图星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进介绍了图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特性、全面的产品架构体系、完整的技术架构、重点功能,以及与传统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对比,展示了南京大学使用图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情况。

6.《微书展——山东大学“互动式阅读角”推广案例》——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张冠群介绍了山东大学“互助式阅读角”推广案例,以“那不勒斯四部曲微书展”等具体活动为例,介绍了活动具有展览主题广泛而多样、形式新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特色,最后借用胡适先生的一段话,“做好图书推荐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人的责任心,而‘真正责任心只是一种兴趣’”,说出了以她为代表的山大图书馆人的共同心声。

7.《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基于ESI历史数据的学科情报分析平台的实施案例》——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陈雅迪介绍了基于ESI历史数据构建学科情报分析平台的实施案例,详细讲解了在情报分析助力学科建设的背景下,学科情报分析平台的建设思路以及实施过程,并从平台实现效果的角度,提出学科情报分析工作亟需共享完整、开放、准确的ESI历史数据,呼吁各高校共享数据,“共建完整准确的ESI学科服务平台”。

8.《馆店融合——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胡永强介绍了图书馆服务新模式——馆店融合。通过图书馆与书店的合作,依托书店丰富的新书资源和优雅的阅读环境,以及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丰富经验,开展馆店同步书展、盛文品读会、聆阅live等特色活动,实现既助力教学、推动科研,又优化馆藏、节约成本的多方合作共赢的活动目标。

9.《“传”衍古今历史文脉、“承”接中华民族精神——跨界合作阅读推广及社会服务活动应用案例》——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的施亮介绍了跨界阅读推广品牌系列活动——“一本好书,与你同行”,活动贯穿开学季与毕业季、读书日与寒暑假,以“可以唱的诗词”、公益诵读、“爱心地图”等特色活动为例,介绍了图书馆通过校内外跨界合作举办阅读推广活动,以及联合学生支教团到山区开展阅读活动,拓宽社会服务领域的工作经验。

   每场论坛间歇都设置了现场提问环节,充分调动了与会代表的积极性,大家踊跃提问、勇敢质疑、恳切认同、共商发展,让每一场报告发挥了最大的意义。

Copyright © 2019年中国高校图书馆发展论坛